阅读内容
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80后也奔三十了”的新启示录

[日期:2010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陈晓峰 [字体: ]
 

    创造性的变化,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标志之一,如果背离这个价值,那么艺术就是一门赤裸裸的生意形式。换句话理解,做艺术不等同于一种科学公式的发明,然后在这个既定的公式上进行“依葫芦画瓢”。

    如果中国艺术界还整体上或主导力量还延续那个艺术时期的艺术观念,那么现在很可能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前进过程中遭遇的另一个“黑暗”时刻,而不是传说中的光芒绽放。

    内心压抑、意识迷惘、精神游离再次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上空聚拢。艺术商业化的进程,已经让这个群体失去了判断力与忍耐力。

    中国当代艺术又一次陷入集体无意识,而正在被一股市场欢歌载舞的力量蒙蔽了本质性的工作,陷入了一种外部镶嵌式的假性增长阶段。

    因为它集中和整合了社会的各种资源,形成了一股暂时还挥散不去的利益关系和当前的运作结构,这种变相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关系,极大了遏制了这个群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堪比85新潮喷发之前那段人性压抑的时期。

    中国当代艺术曾经作为一种反叛的力量而取得革命性的胜利,但是今天却听到了来自市场局部的靡靡之音,而侵蚀了艺术自身叛逆的勇气和实验的精神。这也注定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1世纪10年代面临着另一次抉择或将堕落。

    没有创造力的艺术,等同于商业艺术,这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疑问的。当然,有很多人会不愿意这样的表述,对于这部分人我要替他们说的是,它的“拍场”价值,就是这些作为一段历史产物的艺术——它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拍场上。拍卖需要讲故事,这些“成功作品”基本上都非常符合讲故事的前提。

    在炒作黑幕就像中国足球打假那样,如果不能彻底排除干净的话,那么真正的当代艺术价值就很难在拍场得到真实的反映——拍卖是一种不断循环的游戏,在这个需求点与真实价值常常脱节的游戏平台里,有限的艺术资源更多的是陪衬,而不是主角。

    几锤就定音的拍卖的游戏规则本质上都是在制造稀缺性资源的消费,但是这种资源背后是谁在真实的消费,这张底牌很可能就是游戏规则在起作用。

    艺术如何回到它自身的创造机制里,而不是停滞在它的市场化外部系统中,这是未来可能性的艺术给今天的艺术的提示。

    互联网与新经济方式一下子让中国当代艺术原有承载的主流观念价值大打折扣,也不在让当代艺术的观念停留在单一与针对诉求的阶段上——这正是产生多元化艺术样式与新观念的基本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看,社会化解释程度越高的艺术,那么其承载的艺术的价值增值与美好虚拟的空间将可能越低,因为我们所出的时代背景,社会不断变化的意识观念已经把所有事情的关联都建立在社会化的基础上,这种意识启蒙价值已经不在是艺术观念的专利。

    关于当年那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路线,注定是一次不明确和无法主导自己最终话语权的游戏,现在该是到了校准的时间了。

    当中国当代艺术“80后也奔三十”的现象将给我们带来冲击和改变,正是我们艺术发展的动力和观念具体变化之时。艺术价值依然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现在如此的确定。

    当然80后,90后并不是意味着马上淘汰,但是它预示与宣告了艺术的其他选择,而且在他们身上提示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这并不是今天艺术界流行的大面积的单一性,而给我们带来的迷惘和人性的失去。

    科技将越来越改变与打破原有的意识形态,而变化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唯一选择——今天的艺术动力就在于如何解放出它的多样性与边缘的价值出来,而不是保守在它的已既定完成的价值观里。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