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蒲华

[日期:2008年01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蒲华

蒲华

   蒲华,字作英。原名成,初字竹英,号胥山野史。一八三二年生於秀水(今嘉兴)城内学子弄(今育子弄)。父在城隍庙设肆,以售卖祭供城隍的“保福饺”为业。 蒲华幼时,从外祖父姚磐石读书,后曾师事林雪岩。一八五三年入庠为秀才。表年蒲华,耽吟咏,嗜书画,下笔有奇气。画初学同里周存伯(闲),继而上法白阳、青藤、子久、仲圭而心醉东坡。画品清新俊逸,迥超时辈。书法始学二王,复涉唐宋诸家,笔法清矫。妻缪晓花( 昙),亦善书画,伉俪情笃。又同吴世晋等结“鸳湖诗社”,唱和聊句,意兴甚豪。其诗稿《芙蓉庵燹馀草》,当时即得诗家陈曼寿等题辞赞许,所以早年便获“郑虔三绝”的美誉。一八六三年秋,妻病故,悲痛不能自己,况久居乡里,书剑无聊,便橐笔出遊。 一八六四年春,客宁波。同年到台州,十多年间,先后在太平(今温岭)县署、新河(温岭属)粮厅和海门(今椒江)海防同知府当幕僚。他不善官场应酬,更不耐案头作楷,曾自行弃幕,又叠遭辞退。穷途无路,寄寓温岭明因寺、新河三官堂,开始卖画生涯。他虽以画为生,却不矜惜笔墨,有索辄应。当时民生多艰,又因人微画易,笔润是很微薄的,所以常至升斗不济。他走遍台州各县,复流寓温州、宁波、杭州等地。一八八一年春,自上海去日本,备受日方人士赞赏、推重。这在他的经历中是极不寻常的,自然也颇为自得,因而绘《海天长啸图》以寓意。同年夏归国,依旧画笔一枝,孓然一身,遊食于沪宁苏常、杭甬台温一带。多年的江湖浪走,闻见广博。他不仅师法古贤,近世浙东画家林璧人(蓝)、傅啸生(濂)、姚梅伯(燮)以及赵之谦,也曾是借监的对像。中年绘画,纵横潇洒,水墨淋漓,光彩照人。他画花卉,也画山水,尤擅画竹。他的墨竹,百年间无人可与伦比。欣赏他的墨竹的,称誉他为“蒲竹”,但非时尚所善,因而也背上了“蒲邋遢”的讥称。中年尤勤书学,寝馈旭、素,斗墨千纸,数日而尽。至于元明各家书帖,也常把玩漫临。有时随意挥洒,一片天机;有时则狂草纵横,姿媚处处。古来书画同体,蒲华以书入画,更是酣畅恣肆,发挥到极致。 一八九四年冬,定居上海登瀛里(今汉口路、西藏路间),居室名“九琴十砚楼”。交往多海上名家, 同吴昌硕尤为密切。蒲华长昌硕十二岁,昌硕幼时便闻蒲华画名。他们相识于距此时的二十年前,关系在师友之间。沪上聚首,挥毫谈艺,互取所长,各自风貌为之一变而愈相近。蒲华晚年,笔老墨精,超迈绝伦。其书法,放而凝,拙而趣,淳厚多姿;其绘画,燥润兼施,烂漫而浑厚,苍劲而妩媚。尤喜画大幅巨幛,莽莽苍苍,蔚为大观。蒲吴两家粗豪奔放的画风,使纤巧因袭之作大为逊色,俨然一新画派崛起于沪上画坛。声名远扬,乡间旧友聊翩前来探望。蒲华盛情款待,视同至亲。而于阿堵之物,素所轻视。日本来客,每以重金求画,得资便呼朋斗酒,或为堕入青楼的女子赎身,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沪期间,仍为生计所驱,不时奔走于沪宁、沪杭之间。清末多灾荒,他同高邕之等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义卖书画以助赈。 蒲华素无疾,步履轻捷。一九一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醉归寓所,寝睡不起。人们去看他,才知假牙落入喉管,气塞而逝。蒲华无子,一女在乡。吴昌硕等为治丧,由一侄扶櫬归葬嘉兴西丽桥西堍。沈汝瑾撰述、吴昌硕书写的“蒲山人墓誌铭”刻就时,墓已封土,乃嵌藏南湖监亭的内壁。今墓不存,而此铭石,已成为凭吊这位大师的胜迹。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 陆机
下一篇: 虚谷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