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何必“高烧”教你控制镜头的成像质量

[日期:2008年09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写在最后

    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我使用18—70mm镜头的70mm端,全开光圈为f4.5,并使用镜头的最短摄距0.38m;而在拍摄人像时,我使用70—300mm镜头的150mm以上焦段,只要摄距不是太远,即使把光圈收到f8,背景也依然能“糊成一片”。

    一方面要求“短”,一方面又要求“长”,可能不免让人糊涂。不过,只要善于分析、比较,明确主要意图,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理解镜头,漂亮的照片自然会找上门来。

    玩了一年相机,技巧仍是稚嫩得很。一时再也想不起什么,那就先说到这里吧。在拟题目的时候,本来打算用“提升”这个词。可转念一想,镜头买回来,有怎样的成像质量是我们改变不了的。若是改变不了,“提升”又从何说起呢?所以还是说“控制”好。也就是说,我的意思是想和大家一起去重新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镜头。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镜头的最佳状态存在于何处。而且不仅仅是这样,作为摄影人,镜头就是眼睛的延伸。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镜头同化。让镜头成为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像使用自己的眼睛一样使用镜头。当然,这是不容易达到的,它一定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从认识镜头,学着控制它的秉性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吧。镜头的生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无论是哪一只镜头也会有它的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能够去探索,就一定有收获。所以,让我们爱上自己的镜头,就像当初爱上摄影一样。从一个新的起点,用一种新的思维,开始新的摄影。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