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国际公约被“架空” 流失海外国宝回家路漫漫

[日期:2008年11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作者:未知 [字体: ]

    不仅如此,通过拍卖方式收回流失文物,会导致价格越来越高。在保利拍得三兽首的7年后,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动用了6910万港元才在拍卖会前购下马首铜像。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拍卖价格仅仅是一种商业价格,它并不能完全代表文物本身的价值。如果在商业体系内进行运作,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价格越高,文物回流的可能性越小。在业内人士看来,兽首的市场估价动辄过亿元人民币,不能排除国际卖家借机抬价的可能性。据说,在拍买中国文物时,还曾经出现过中国人为了拍得文物,互相抬高价格的情况。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员赵榆的赞同,“既然是文物,就应根据它的历史、科技及艺术价值衡量它的经济价值。”赵榆认为,2000年,首批3座兽首的回归具有特殊性——在当年佳士得与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港币竞得猴首、1544.475万港币成交虎首,其“身价”还包含了爱国的感情价值。从文物本身的角度看,这个价格已经到达上限。

    被“架空”的国际公约

    有业内人士就捐赠、回购、依法追索这3个最主要的海外流失文物回归途径进行过分析。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不乏先例,但这需要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回购是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但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往往不成比例;依法追索是最为正当也最为人乐见的方式,但也最为艰难。

    据宋新潮介绍,对于通过非法手段被盗窃或盗掘的文物,国家文物部门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索;对于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或低价卖向海外的文物,将根据国际公约,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下落

    当然,这种做法不乏成功的先例——2000年,一批被八国联军从广州劫掠的瓷器从新西兰追索回国;2001年,我国从美国海关追索回走私的河北曲阳古代彩色石雕像;2003年,我国从香港拍卖行追索回河北承德被盗出境的40多件珍贵文物等;2005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的塘沽大钟回归天津;2008年,从丹麦追索回国的156件文物在北京开箱……然而,相比庞大的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前文中,宋新潮所说的“国际公约”之一便是于1995年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就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不过,目前看来,这种追索仅仅停留在“道义”上——拥有众多中国文物的英美等国并未加入这一公约,换言之,面对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国只是保留追索权,寄希望于拥有者主动返还。然而,现实是,几年前,巴黎卢浮宫等欧美18家博物馆还曾经发表声明,拒绝将收藏的他国文物归还给原属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除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还有《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等。但在文物法律专家看来,整个规则体系只是由国际道义来维系,有效的约束机制匮乏。“在理论上,我们似乎找到了对部分文物进行追索的行之有效的诉讼途径和法律依据,但因为年代久远,文物流转线索模糊,一些掠夺出去的文物可能已经通过买卖、拍卖的方式,被一些博物馆或私人买下来,合法持有。再加上异国保全、执行的难度,我们即使对每个诉讼都竭尽全力,也不见得都能取得预期效果。”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由于文物占有国多为发达国家,他们一方面不承认目前对他国文物的占有为非法,另一方面又辩称文物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不应有国界之限,同时还声称他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先进,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不仅如此,阻挡在依法追索道路上的还有其他障碍,比如中国的文物档案等基础工作不够完备——根据国际公约,走私出境的文物必须在能够提供确凿、充分、合法拥有的直接证明前提下,才有望返还所在国家。

    事实上,依法追索之难,很多国家都深有感触。2007年1月30日,2000多名希腊学生身穿橙色雨衣、手拉白色绳索,环绕希腊雅典卫城组成“人链”,要求英国归还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巴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祖佳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宋新潮:"被劫文物岂能拍卖 追索回国是合法途径"

    佳士得拍卖公司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这两件文物拍卖总估价高达人民币2亿元。

    此事引起了中国网民的极大愤怒。90%的中国网民认为,中国应该索回这两件文物。同时,国内有民间机构和个人在与佳士得公司及收藏者斡旋,希望这两件国宝不要参加拍卖,而是以双方满意的价格转让。

    这种在战争中非法出境的文物能否拍卖,中国政府对此态度如何?

    ——独家专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

    记者:感谢国家文物局和您给本报提供这次独家专访机会。

    加上这次出现的鼠首和兔首,圆明园的兽首铜像已有7座现身,而且大多都是在进入拍卖程序时才公开亮相。这些文物到底能不能拍卖?

    宋新潮:不能!众所周知,鼠首和兔首铜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劫掠走、并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中国珍贵文物,中国对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当然应该归还中国。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拍卖!拍卖战争中非法出境的文物,此种行为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也有违于相关的国际公约。我们希望佳士得公司等有关方面对此予以慎重考虑。

    记者:简而言之,中国政府认定这些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都是“赃物”,属于非法出境,不能拍卖,必须依法归还中国。

    宋新潮:是的。本应归还中国人民的圆明园被掠文物,如果被如此堂而皇之地拍卖,将再次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记者:国际上对类似事件的认识是怎样的?

    宋新潮: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正是这种共识的集中体现。

    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一些国家通过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的文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比如意大利政府从美国盖蒂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功追索被盗文物,德国向津巴布韦归还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皂石鸟,去年意大利从英国追讨回“一战”时期非法出境的文物,这些都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国际合作实现文物返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文化潮流。

    记者:据我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大部分为精品。据专家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宋新潮:我国流失海外文物的背景复杂,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中期的百余年时间里,我国文物散失毁坏严重。包括“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在圆明园和紫禁城的疯狂劫掠;斯坦因、斯文·赫定等人借“文化考察”名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石窟、壁画和古文化遗址进行的肆意盗窃和非法挖掘;辛亥革命后清宫文物的流失;日本侵华战争也给我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场浩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告别文物大量外流的历史。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又掀起一次盗掘、走私珍贵文物的狂潮。

    记者:反对拍卖、依法追索是否是中国政府对非法出境文物的一贯态度?

    宋新潮:没错。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我们通过国际合作,依法从境外追索因劫掠、盗窃、走私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出境的文物。

    记者:目前,对非法出境文物的追索情况如何?

    宋新潮:中国政府为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公约,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等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通过国际合作多次成功追索了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现已追索回文物数千件。

    比如,1998年从英国追索回从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3千余件;2001年从美国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2002年与美国海关合作,收回被走私的93箱110件古生物化石;2003年从香港某拍卖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被盗的49件珍贵文物;今年又从丹麦追索回81组156件非法出境的文物。这些都是中国政府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的例证。

    记者:我注意到,已经追索回来的文物都是现当代非法出境的。对于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前非法出境的文物,比如圆明园的文物,国家会采取怎样的方式促使其返回呢?

    宋新潮:毫无疑问,也是依法索回。

    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也是人类社会正义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1995年通过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对被盗窃的文物追索和返还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我国在1997年加入这一公约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留具有追索被战争掠夺和被盗窃走私出境的文化遗产不受年限限制。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不放弃依法追索公约生效前,即1995年前非法出境文物的权利。那么无论何时,中国政府都有权索回那些被掠走的文物?

    宋新潮:原则上是这样的。

    记者:但是我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是1970年通过的,那就意味着在此之前被掠夺、盗窃和走私出境的文物并不适用这些国际公约。像此次将要拍卖的鼠首和兔首铜像都不在国际公约的适用范围内,依法追索似乎困难重重。

    宋新潮:对这类文物依法追索,促使其返还原属国是国际共识,通常以个案形式进行处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失出境文物也属这类情况。目前就二战文物的返还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积极制定相关原则。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国际社会的努力,并参与起草促进流失文物返还宣言等相关工作,表明我国追索非法流失境外文物的坚定立场,争取我国的合法权益。我们愿意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相关的合作和探索,推动这一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记者:听说追索文物的花费有时甚至高于直接购买。为什么政府还要坚持用追索这种方式呢?这样做值吗?

    宋新潮:这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不能以钱来衡量。坚决追索属于自己的文物,是中国珍视本国文化遗产的具体行动,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宣誓,是国家对正义的主张,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以购买的形式使文物回归,那就等于承认了其出境的合法性。好比说,你的东西被偷了,去报案,借助法律迫使盗贼归还东西,这是合法的途径。如果不去报案,而是花钱把东西买回来,如此,无疑是对邪恶的妥协,甚至是纵容犯罪。所以国家绝对不可能出资购买。

    记者:对于有购买意向的机构和个人,政府持什么态度?

    宋新潮:中国政府对这部分海外流失文物一贯地不承认其合法性,正如前面说的,要让国宝通过合法形式回国。所以我们不赞成国内各博物馆购买这类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我们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当然,我们也欢迎和鼓励国内外友好人士或机构,通过捐赠、归还等方式促成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

    记者:有消息说,11月5日—7日,这批文物将在美国洛克菲勒中心进行预展。如果这两个兽首没有出现在预展上,是否就意味着它们将不参加拍卖?

    宋新潮:我们还不能完全这样认为。对于这两件文物的拍卖,国家文物局将继续高度关注事态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希望通过贵报表达中国政府始终如一的立场:被劫文物岂能拍卖!依法追索才是合法途径! (来源:光明日报   李韵)

    鼠兔首将拍 国家文物局反对回购被掠夺文物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表示,国家文物局的态度与之前一样,反对回购。既然是中国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用中国的钱买回来。这两件文物都是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根据国际公约,要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对于追回方式,首先不希望通过拍卖,其次要尊重收藏家意愿,通过相应的补偿以回赠方式追回,同时也欢迎和鼓励通过捐赠的方式,促成回归。

    法国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引起中国民众愤怒

    100多年前被英法联军偷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将于明年2月在法国巴黎拍卖,拍卖估价可能高达1200多万美元。这次拍卖引起中国民众的愤怒。据法新社26日报道说,佳士得拍卖行日前宣布,这两件将于明年在巴黎拍卖的铜制的鼠首和兔首雕像,是去世的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的私人收藏品。中国方面已经表示,这两件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自北京圆明园偷走的,因此拒绝参加竞拍。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