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以“文化斗争”重塑国家形象

许多国家掀起海外文物追索浪潮

[日期:2012年06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以“文化斗争”重塑国家形象

 

  去年,德国向土耳其归还了哈图萨狮身人面像。在新的文化复兴计划中,土耳其决心加大追索流失文物的力度。

  长期以来,流失文物的追索让很多国家的文物工作者头疼不已——这些重要文物通常存放在英美法等大国的博物馆中,使得跨国追索面临诸多难题。近段时间,包括土耳其、柬埔寨、希腊、秘鲁等在内的一些国家掀起了追索海外文物的浪潮,希望通过态度强硬的“文化斗争”追回本国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也在与一些传统大国的对抗中重塑自己的国际形象。

  6月,土耳其加紧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追索文物的消息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土耳其政府强调,包括洛杉矶的J?保罗?格蒂博物馆在内的所有美国博物馆,必须归还原本属于土耳其的文物,否则,土耳其将采取一切措施进行追索,直至成功。中东媒体普遍认为,土耳其此番向西方国家强势出击显示出其对于国家实力和地位的自信,“文化斗争”是其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其塑造大国形象的重要依托。事实上,不仅是土耳其,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近期掀起了追索海外文物的新浪潮。

  土耳其:夺回珍宝折射大国信心

  最近,土耳其政府公布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复兴计划,包括建设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修复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遗迹、授权新的考古发掘、加大在艺术方面的投资、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等。土耳其的文化建设计划可谓雄心勃勃,但最令西方国家关注的是其加大追索流失文物力度一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土耳其正在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确保拿回想要的东西。他们拒绝出借文物,放慢发放外国考古发掘许可证的速度,发起一些公共活动,目的正是想让西方博物馆蒙羞。”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计划,堪称一场受到该国政府和所有博物馆支持的“文化战争”。对此,土耳其文化旅游部部长图鲁尔?居纳回应说:“我们没有发动战争,这是一场文化领域的斗争,我们下了决心,将以更坚定、更持久的方式斗争下去。”有国际媒体分析称,在文物保护和文化建设上大做文章,显示出土耳其极其渴望取代局势动荡的埃及,成为中东文化大国。

  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一份书面声明显示,2007年至2010年,土耳其共收回被非法盗运出国的文物3610件。2011年,土耳其收回的文物达到1883件,创下8年来最好成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德国归还的哈图萨狮身人面像。

  卓有成效的文物追索成绩得益于土耳其文化旅游部抵制走私和找寻被盗文物的长期行动。土耳其将该国所有被盗流失海外文物的信息和照片发送到海内外相关部门、私人博物馆的主管部门和收藏家手里。此外,土耳其驻外使馆也在此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盗文物一旦在国外被发现,政府会立刻在当地博物馆和有关人士的协助下与文物持有者协商,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就会通过土耳其在有关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采取行动。

  柬埔寨:叫板国际艺术品拍卖行

  今年3月,柬埔寨要求国际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取消拍卖其几十年前被非法运出国的砂砾雕塑“神话武士”,并归还给柬埔寨。这座超过1.5米高的沙砾雕塑表现的是一个头戴精致头巾的战士,估价300万美元。柬埔寨称,该雕塑于20世纪70年代被非法盗运出国,但由于柬埔寨在时隔20年后的1993年才颁布未经政府许可不得擅自出口文物的法律,加之美国方面一再声称柬埔寨未能拿出可靠证据,柬埔寨在文物追索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不过,由于柬埔寨方面态度坚决,拍卖行在收到柬埔寨政府要求撤销拍卖并安排文物返回的信函后,在拍卖前一天将其撤下了拍卖台。

  5月,柬埔寨当局再次指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南亚展厅展出的《跪着的侍者》是从柬埔寨的丛林寺庙里抢走的。柬埔寨表示:“我们的立场很坚定,它们必须回到柬埔寨。”《纽约时报》指出,最近柬埔寨政府两次追索文物“表明柬埔寨想要恢复其文化遗产的兴趣与日俱增”。

  希腊:不还文物,不给圣火

  同样是文物追索,自1816年帕特农神庙浮雕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开始,希腊就踏上了近200年的文物追索道路。屡屡受挫后,希腊的文物追索人士显现出更强硬的态度。今年5月,他们喊出了“不还文物,不给圣火”的口号,意图阻挠伦敦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仪式。“国际帕特农神庙雕刻行动委员会”主席亚利西斯?马西亚基斯表示,希腊人民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如今希腊有大批文物陈放在英国,尤其是帕特农神庙的文物有60%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其中被看做是“希腊文化精髓”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浮雕更是希腊人民时刻想要追回的东西。虽然圣火采集和传递最终照常进行,但希腊人从英国追索文物的决心没有动摇。从希腊官方到民间组织为此进行的长期追讨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国际帕特农神庙雕刻行动委员会”目前的总人数已逾18万,遍布世界各地。从建立之初,该组织就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在目前希腊深陷债务危机的情况下,不懈地追索海外文物似乎成为一种彰显民族自信的方式。

  秘鲁:年内收回1500件海外流失文物

  2月初,秘鲁文化部文物检控局负责人布兰卡?阿尔瓦对外宣称,在2012年,将有1500件流失海外的文物被运回秘鲁国内,并移交给该国的文化研究部门。据悉,其中200件文物已被秘鲁驻外使领馆接收,包括182件在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上展出的文物,已被美国和意大利司法机关裁决归还秘鲁,还有一件为匿名捐赠。总的说来,秘鲁主要通过其驻外使领馆阻止拍卖,通过司法判决、外交谈判以及自愿捐赠等方式从这些国家追索文物。据统计,近5年来,秘鲁已成功追回海外流失文物5200件。其成熟的文化领域交流网络和预警系统为其有效追回海外文物奠定了基础。

  追索文物是一场持久战。从1954年制定的《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到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再到1995年通过的《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国际公约虽然在文物保护和文物回归及归属问题上进行了一步步的努力及推进,但是由于很多西方国家“国内法高于国际法”,或是国际法“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抑或是加入国际公约的国家有限等原因,使得国际公约未能为部分文物的回归“保驾护航”。面对重重困境,多国各显其能地通过各种途径追索文物,颇值得关注和借鉴。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