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管中窥豹话佛像收藏

[日期:2010年10月07日] 来源:艺术与投资  作者:佚名 [字体: ]

    除上述“永宣佛像”鉴别外,在判定藏传金铜佛像的收藏价值高低时在总体上可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愤怒相”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其次“菩萨装”的佛像价格一般高于同类佛装的藏传佛像;再次宫廷造像高过民间收藏佛像价值。

    藏品的经济价值离不开市场,近两年投资收藏市场形成了汉传和藏传佛像不同的热点和投资倾向。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藏传佛像特别是明清时期宫廷佛教造像拍卖成绩最为耀眼,而海外市场则是高古汉传佛像如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雕塑占据主导地位。相对来讲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前面也提到中国佛像制作自元代开始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汉地制作的藏式佛像的数量占到佛像总量的80% 到90%,而且目前留存下来的佛像又比较成系列,特别是其中明清时期的宫廷造像,代表了藏传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成为佛像交易的主要内容。但是近些年佛像市场的热捧,使得藏传佛像,特别是明清宫廷佛像的上升空间有限。比如英国知名收藏家speelman家族藏品专场的佛像,件件都是天价成交。这个天价已成为一个纪录,一时间很难再被打破。海外的藏家开始回归艺术和历史价值,追逐那些年代老一些的,有代表意义的佛像艺术品。总而言之,中外拍卖市场环境不同,中西方收藏家的审美品味也各有侧重,中外佛像拍卖市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内地的佛像市场总体较前几年相对低迷,坚持推出佛像专场拍卖的拍卖公司也屈指可数。但我们也看到,2009年在成交价排名前十位的佛像雕塑中,有六件是在北京成交的。从市场状况来看,内地的巨大市场促进了海外佛像的回流,拍品超过一半都来自海外,中国已经显现出取代欧美成为佛教艺术品市场交易中心的趋势。

    而今年的春拍,虽然书画再次成为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交易的重中之重,但佛像类也表现积极。瀚海金铜佛像两个专场总成交9200万元,其中“十九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万成交。香港佳士得春拍,“明宣德御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

    从深层次去看,内地佛像市场依然是受海外市场所左右的,这个信息是值得朋友们家关注的。大家还应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去出发,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它的经济价值,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佛像收藏。在着眼于传统精品佛像的基础上可部分关注不同产地、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佛像收藏。随着佛像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人们认识,未来还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