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儒商穆藕初 -- 绵延昆剧的功臣

[日期:2008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1921年盛夏,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浙北莫干山中,“每当西山落日,木末风生,或月上东山,露华微湿,时有笛声良袅袅,透竹而出,即而听之,更有歌声,抑扬抗坠于其间,斯何人欤?…”


  是爱国实业家穆藕初先生,正与知友数辈偕昆曲名师沈月泉等,在此度曲高歌,切磋技艺。 

  时至今日,穆藕初(1876-1943,上海浦东人,名湘玥)的名字,除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戏曲史的学者,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但他是个不该被忘却的人。

  1909年,学徒出身的穆藕初,靠了他人的资助赴美留学,五年后归国。凭借其刻苦勤谨和科学头脑,七八年中间,赤手空拳在上海、郑州创办起三座大型棉纺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中华劝工银行等现代企业,成为中国工商界的一名巨子。二十年代末,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委次长。在推动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紧要关头,曾多次关注过和评价过这位爱国实业家的行动,认为在二十年代与封建军阀的斗争中,穆作为“新兴商人派”代表,“很勇敢地踏出了革命的第一步”;1936年夏天,当外患日逼之时,毛致信在上海恢复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冯雪峰,专门交待他“穆藕初有联络希望否?”可见穆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作为实业家的穆藕初,他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抢救和振兴昆剧艺术上所作的独特贡献,应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

  穆藕初在青年时代,就热爱戏剧和音乐。远在1904年,穆在他和马相伯、李叔同、黄炎培等改革之士创办的“沪学会”中,专门设立“音乐会”,认为“感人入深者,莫善于讲求音乐”。他们还同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戏剧学校--通鉴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王熙普,就是后来和任天石办“春阳社”,以戏剧宣传革命,1911年11月在天津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告密而被杀害的辛亥烈士王钟声。)穆在“沪学会”和通鉴学校组织人编写和演出“文明新戏”,以为“不识一丁无力求学者,当占在居住民中半数以上,一旦欲均齐开发,涤其旧染,启厥新机,以图社会捷收改良之伟效,舍不用文字之表演教化外,无以奏功”。穆之看重戏剧和音乐,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爱好,他是看到了这些艺术形式,在启智和教化上的作用。这一思想认识对他后来重视昆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创剧种,在文学创作和舞台艺术诸方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在明、清两代称霸剧坛二百年,培育和滋养了众多兄弟剧种。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不但具有昆剧的深厚功底,他们的成名作和拿手戏,也几乎都是昆剧剧目。越剧名家袁雪芬也说:“越剧是喝昆剧的奶长大的。”但由于昆剧在成熟和完善的同时,也走向了保守和凝固,到清末明初,随着皮黄的崛起,日渐式微了。正是在这个时候,穆藕初的目光投向了昆剧艺术。

  穆对昆曲的接触,并认识到它的价值,进而挽救之、振兴之,是有一个过程的。他之爱好昆曲,开始于经理棉纺业的时候。他的朋友徐凌云,是当时沪上昆剧票界的领袖人物。徐常常邀请穆到他家里去听他唱昆曲,使穆对这一艺术形式渐渐发生了兴趣。不过,穆对昆曲艺术的真正认识,是在结识了张紫东和俞粟庐之后。

  穆有位画家朋友冯超然,与书画家吴湖帆毗邻,因为这层关系,他结识了吴,因吴而结识了张紫东。而张紫东好友张冀牖(吉友)的三个女儿元和、充和、允和都是苏州昆剧的名票,他们每年都要在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举行两次曲会。自从相互结识,张紫东每举办曲会,总邀请穆藕初赴苏到会。在苏州曲会上,穆又先后结识了贝晋眉、徐镜清、潘振霄等众多曲友;而收获最大,使他得以进入境界的,是通过张紫东而结识了昆剧大家俞粟庐。俞对昆剧艺术理解之深,堪称近世权威。穆、俞相识,约在1919-1920年间。对穆来说,能够结识俞这位昆剧权威意义重大。

  俞粟庐之子俞振飞后来回忆说:“民国九年间,(穆)先生以嗜习昆曲,钦慕先君子粟庐公之名,下征余为其记室。先生初由笛师严连生拍习,殊未能领略曲中三昧,及识先君子后,始憬悟昆曲之有关国粹文化之重要。而先君所传叶堂正宗唱法,夙为曲界所重。余谬为识途之马,于退之暇,悉心研讨,先生益觉兴味隽永,勤习之至,…”穆请俞振飞当他的秘书,实际是为了与这位权威之后一起研习昆曲。俞振飞说,穆虽事务繁忙,“但每日必以曲为课”。中饭罢后小憩,即与振飞度曲一小时。其时,不治事、不款客,数年如一日,从无间断。最初,他研习的是《西楼记》“玩笺”一折,每喜于当筵歌之。由于他习曲时,已届不惑之年,口齿嗓音,难期圆满,尤以嗓嫌紧细,缺乏亮音。他曾请医生诊治,于其引吭高歌之前,以喷雾气射治声带。又自病按板之艰于匀准,便找来西洋拍子机,置诸案头,以助按拍。其用心之专、用力之勤如此,他终于渐渐地深入了昆曲的堂奥。

  穆藕初决非浅尝辄止的人。为了加深对昆剧的理解,也为了全面探讨我国戏剧艺术的真谛,1920年5月,穆趁徐世昌召他进京公干之机,由俞粟庐介绍,专程去北京大学拜访了吴瞿安(即吴梅)教授。吴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也是一位创作实践家,能制谱,作杂剧传奇等。与吴的会见,虽时间不长,但对穆藕初进一步深入昆剧之境,并作出振衰救弊的一系列行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