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
书法术语。指书法结构点事偏旁之间的联系,俯要下应,仰要上呼,使文字组合的偏旁,或字与字之间,书写时有映带顾盼之姿,显得气贯意连, 生动有致。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北碑画势甚长, 虽短如黍米, 细如纤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如背,避就朝揖之法备具。”
墨猪
书法术语。比喻字体笔画丰肥、臃肿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团,故名。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书写粗笔道的字而不见筋骨,易犯此病。
行气
书法术语。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 积行成篇, 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如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称:“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行气在行草书中的关系尤为重要。
担夫争道
书法典故。意谓路甚狭窄,而又势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典出唐代李肇《国史补》,谓张旭自言尝见公主与担夫在羊肠小道上争道,各不相让,但又闪避行进得法,从而领悟到书法上的结构布白,偏旁组合,应进退参差有致,张弛迎让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