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2008_08/temp_08081023022028.jpg)
书奴
书法术语。 比喻学书墨守成规而不能创新者。 唐代亚栖《论书》:“凡书通即变。王(羲之)变白云体。欧(阳询)变右军体,柳(公权)变欧阳体,……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有书法嗜癖者,寄兴书学,也往往自称为“书奴”。
集字
书法术语。指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徐氏法书记》所载“梁大同中,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赐八王”,便是最早的集字。唐初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成《圣教序》,是最早的集字碑刻。近人康有为称:“古今集右军(王羲之)书,凡十八家。”可见此风之盛。指临习古人书法,食古不化,亦步亦趋。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元章(米芾)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之讥。迨既自成家,则惟变所适,不得以辙迹求之矣。”
生熟
书法术语。指学习书法的熟练程度。 初学者生, 久习则熟。北宋欧阳修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全。”指法书的神采气质。一般认为太熟则媚俗,熟而能生则高雅。清代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称:“董思翁云:‘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矣。山谷生中熟,东坡熟中生,君谟、元章亦尚有生趣。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
习气
对书法情调的品评语。泛指用笔、结体等方面流于熟滥的情调。寓有贬义。清代王澍论赵孟頫书:“子昂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为胜,晚岁成名后,因难简对,不免浮滑,甚有习气。”
碑志
指镌刻于石碑上的书法、 文辞。 为安葬设立的称“ 墓碑”, 也称“墓表”、“墓碣”; 列于墓道前者称 “神道碑”,入墓穴者称“墓志”,或称“墓志铭”、“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