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2009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相关报道

[日期:2009年05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鹏 [字体: ]

 第五单元 国际视野
  本单元的内容选自17位来自欧洲、亚洲、拉美和北美地区的艺术家的自19世纪90年代到 2008年的作品。参展艺术家来自各个年龄阶层,均具有专业背景,有些是国际著名摄影家
  一、 历史视角(从沙龙人像到社会及其仪式, 1890s—1930)
  “历史视角”部分将着眼于摄影的源头——拉丁美洲。同亚洲大部分地区一样,拉美的摄影史刚刚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拉美国家于19世纪前五十年才独立。当时摄影已逐渐显出其“威力”,这些新生国家试图借摄影找寻国家身份与社稷方针。仅在法国的达盖尔发明照相机六周之后,摄影棚便在拉美主要城市及港口出现。在19世纪进入尾声之际,重要的摄影技术却由出生在拉美的摄影师们奠定根基。中国摄影史学家近来在中国搜集到的早期摄影的题材和体裁,在拉美几乎全部有迹可寻,但纵观整个20世纪,早期的拉美摄影师却是名不见经传。
  1, 罗穆阿尔多·加西亚(Romualdo García),《变迁中的墨西哥》, 墨西哥,1905-1914
  2,梅利顿·罗德里格与本杰明·德拉卡列(Melíton Rodríguez,Benjamin de la Calle ),《建造现代城市》, 哥伦比亚,1897-1928
  3, 胡安·何赛·德赫苏亚斯(Juan José de Jesus Yas),《殖民遗产—天主教堂》,危地马拉,1880-1916
  4,巴尔加斯兄弟(The Vargas Brothers),《现代主义在安第斯山》,秘鲁,1912-1930
  二、现代纪实—社会现象与事件(从纪录到隐喻、摄影表达与社会事件,1980s—2008)
  即使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摄影师们将镜头用来揭露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极少数人会把摄影当作一种探求暴力、战争、贫穷、权力及压迫背后的社会心理的手段。至20世纪上半叶,摄影开始真正转向记录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视觉文献。
  这一部分选取了六位国际级摄影艺术大师的作品,其中三位用传统镜头再现社会,另三位则通过隐喻及符号象征刻画出暴力、战争、压迫下的社会真实。
  A.作为记录的档案
  1, 唐娜·德西薩雷(Donna DeCesare ),《美洲少年犯罪实录—洛杉矶,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美国,1995-2008
  2, 海蒂·布拉德纳(Heidi Bradner),《来去自由—车臣战争》;《第二太阳之地 –来自亚马尔苔原的涅涅茨人》,美国,英国,1996-2002;2001-2003
  3, 马克·安思宁(Marc Asnin),《我的叔叔查理—生活在纽约》,美国 1981-2009


  B.作为隐喻的档案
  1, 爱德华多·穆尼奥斯(Eduardo Muñoz ),《动物园标识》,古巴,美国,1990-1992
  2, 保拉·鲁特林格(Paula Luttringer),《哭墙—阿根廷秘密拘押所》,阿根廷,法国,2000-2008
  3, 吉娜·格罗乌尔(Gina Glover),《战争的游戏场》,英国,2006-2008
  三、 作为当代观念艺术的摄影—综合媒介(政治,阶级与伦理—寻找新的视觉语言)
  如今摄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二维印刷,当代艺术家通过摄影建构现实,将摄影与其它媒介相结合。选取的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均瞄准社会议题,运用建构现实、叙事文本与数码卡通的并置、三维技术、电子蒙太奇以及戏剧化呈现的方式,来探究权力、阶层、景观、伦理这四大问题。
  1, 阿努·马修(Annu Matthew),《来自印度的印第安人》,印度,美国,1880-2000
  2, 彼得亚雷·奇津斯基(Piotr Chizinski),《卧室规模—对美国社会阶级的调查:消耗者之国,住宅维生系统》,美国, 2007-2009
  3, 阿尔弗雷多·德斯特凡诺(Alfredo de Stefano),《光之风暴—沙漠的故事》,墨西哥,2006-2009
  4, 金我他(Atta Kim),《博物馆计划:现场直播,非军事化地区》,韩国
  5, 阿尔弗雷多·伽(Alfredo Jaar),《沉默之声》(装置作品),智利,美国,2006-2009
  这是一件大型混合媒体装置。这件装置作品糅合了建筑、影像以及摄影,强调了摄影新闻工作中的道德实质;它运用了语言、文学以及表演形式,主题为达尔福尔(苏丹西部一地区)的饥荒及政治动乱。
  第六单元 纪录片专题展映:“针孔:来自现场”
  主题—— 针孔:个人眼睛对公共空间的注视
  以“针孔:来自现场”为题的该纪录片特别展映,呈现的是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至今、一种更加趋向于“作者个人化影像方式”的纪录片创作方式。该专题由著名纪录片策划人吴文光负责,参展艺术家及作品有:
  1、 长片单元
  (1)《贾医生的100个病人》(作者:王洪军)
  (2)《我的村子2007》(作者:王伟)
  (3)《花朵》(作者:宋田)
  (4)《妈妈》(作者:谢莉娜)
  (5)《生于2008》(作者:范俭)
  2、短片单元:公共空间(共5个短片,总长度:30分钟)
  《北京长安街》(作者:汪建伟)、《深圳马路》(作者:蒋志)、《我叫王伟》(作者:王伟)、《火车窗口》(作者:杨志敏)、《午门》(作者:金坤)

 

特展:“庄学本诞辰百年回顾展1909—2009”
  庄学本是中国现代影像人类学的杰出先行者和杰出的摄影艺术家,他的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丰富性以及文化品质,无疑是中国摄影历史上真正值得引以为骄傲的。我们认为,在那个中国的视觉现代性转型的时代,庄学本的摄影完全是一种个人的,站在独立的民间立场上的社会田野考察,他的这些照片本身不仅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成果,重要的是它们将成为今后社会学者们研究过程中有力的图像佐证。展览按年代为序,系统而精炼地呈现了庄学本的摄影作品和他的影像人类学的工作方式。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庄学本作品回顾展。
  该特展由李媚女士任策展人。
  学术研讨会

 

  一、《摄影的“看”与“真”——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在展览开幕之际,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题为“摄影的‘看’与‘真’”的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在2009年5月19~20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由本届双年展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主持。
  二、《庄学本百年诞辰回顾展专题研讨会》作为《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的影视人类学论坛的一个单元,将在2009年7月27~31日云南昆明举行,届时将举行由中华书局与广东美术馆联合出版的《庄学本全集》首发式。学术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邓启耀教授、杨小彦教授主持。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