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最古老医书天文书面世 揭秘马王堆“天书”

[日期:2008年10月15日]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徐海瑞 [字体: ]
 
最古老医书天文书面世

    44个不同姿态的男女,模仿动物进行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这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描绘的画面。《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养生文献,它认为通过呼吸吐纳等方法,可起到强身健体作用。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目前大部分内容已解读完毕,其中有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书、医书,还记载了养生方、房中术等,堪称“百科全书”。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图/湖南省博物馆

    但凡美丽的地方,不是诱惑于距离,就是诱惑于内容。

    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一处诱惑之所。

    “一眠千年”辛追老人,以其不老的传奇震动世界。同时出土的举世瑰宝——马王堆帛书、竹简,更以其博大玄奥的内涵,吸引海内外众多学者流连忘返,著述无数。

    这里,珍藏有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天文书;这里,记载有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彗星图,记载有我国古老的养生方、房中术;这里出土的相关资料,为《史记》勘误……

    历经35年研究,帛书、竹简内容现已全面揭密。湖南省博物馆将与相关机构合作,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让这部“大百科全书”首次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2200年前的光阴,唾手可得;2200年前的秘密,近在咫尺。

    今天,本报提前揭密天书,带你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洞悉泱泱中华文化的诱惑。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

    考苦学家打开马王堆三号墓。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利苍儿子的墓穴,竟然有一个“壮观的图书馆”——一个漆盒里,整齐的排列着28种、共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个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化宝藏,一经面世,就在国际学术领域引起轰动。时至今日,35年过去,围绕其中内容,学术界共发表著作264部、论文近4000篇。

    拿着简帛的照片拼接

    “简帛出土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批示,立即将简帛运往故宫博物院进行抢救性揭裱整理。”

    回忆起整理简帛的往事,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傅举有记忆尤深。简帛运抵北京后不久,1974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成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由于竹简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该小组名为“帛书整理小组”)。

    整理小组阵容庞大,专家学者多达数十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全国有关科研机构。

    整理帛书、竹简,是件异常艰辛的事。

    因为,这些宝贝出土时,已无法按原样打开,只能一片一片揭取碎片,“我们必须先将这些碎片按原文的先后顺序,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傅举有说。

    由于这些宝贝相当珍贵,帛书、竹简的拼接不能在裱好的帛片、简片上直接进行,只能拿照片拼接。当时拼接的工具,是一把剪刀,一个放大镜,一瓶胶水或浆糊。

    “拼接是项非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因为帛书过于残破,虽然原来揭取帛书残片时,都已编上序号,但在拼接时还是不行。有时为了在一大堆残片中寻找所要的那块帛书,就像大海捞针,几个小时也找不到。”傅举有说,这样反反复复,搞得人头昏眼花。

    拼接,只是帛书、竹简整理的基础。对于这些天书,更重要的是释文、解读。

    这时,虽然简帛已拼接好,但很难看到原物,只能按拼接好的照片释文。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看原物,须经国家文物局局长批准,才能去故宫看一看。

    去看简帛实物有很多禁忌,不准触摸,不准用强光照明,不准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面朝简帛说话。“总之,你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傅举有介绍。

    “待印了书,给我一本”

    帛书整理小组成立后不到半年,毛泽东到长沙,住在省委招待所蓉园1号别墅。

    傅举有介绍,8月19日下午,毛泽东仰靠在沙发上,听工作人员读报纸,当读到有关帛书的内容时,脸上露出兴奋之色,问“还有古书?什么古书?快念下去听听。”

    毛泽东得知出土的帛书、简牍、帛画等珍贵文物,已由国家严格保护,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整理修复、释文研究时,便迫不及待地说:“不知道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整理出来?”工作人员说:“听说这个墓是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同志主持挖的,何不让他给您来讲一讲?”

    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找来的李振军,详细了解了马王堆汉墓的情况,并问:“不知道这批帛书什么时候能整理出来?印不印书?”“肯定会印的,只是早晚问题,这个我可以跟国家文物局联系一下。”“待印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

    大部分内容释读完毕

    随着简帛整理工作逐步完成,1981年,简帛开始逐步归还湖南省博物馆,到1985年9月,所有简帛,包括其残片已全部归还湖南省博物馆保管。

    “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内容均已释读完毕,剩下的只是小部分残片。”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说,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撰项目的开始,剩余简帛的释读工作将提上日程,其释读内容也将被纳入到该书,与所有的竹简、帛书、帛画集中整理,并于2012年全部出版,不少资料将是首次公开面世。

    喻燕姣说,为方便阅读,《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将图版与文字分开编册,第一至四册为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简帛全套、高清晰彩照图版,第五册至第八册为汇聚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释文与注释,每册均为8开本精装。

    该书不仅是对马王堆汉墓简帛中所载内容的“集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马王堆古墓出土简帛目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

    《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老子》乙本

    兵书:

    《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

    方术:

    《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地图: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相关链接

    最古老医书天文书面世

    日前,湖南省博物馆与复旦大学、中华书局联合签订协议,共同承担《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撰和出版工作,该书计划于1012年正式出版。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世界。但时至今日,除了千年不朽的女尸外,大多数普通读者对发掘的情况知之不多。其实,古墓中还发掘出了一座“地下图书馆”——总计28种,共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座“地下图书馆”,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地下图书馆”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文本形态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马王堆简帛整理研究三个阶段

    从马王堆发掘到现在已30多年了,但对马王堆出土简帛的研究却经久不衰,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2年到1980年代末。这个时期主要是对马王堆出土简帛进行全面整理的阶段,其中主要以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为主干,先后整理发表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叁)、(肆)。

    当时,针对马王堆帛书《老子》的整理和研究,盛况空前。

    马王堆帛书《老子》是1974年初才出土,但帛书《老子》的释文在1974年11期的《文物》杂志上就刊出来了,不仅如此,文物出版社还在当年就出版了线装本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1976年3月,文物出版社又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注本,台北河洛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1977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帛书《老子》注释,日本东京堂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1980年3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的精装本《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给学界提供了堪称定本的最详实的资料。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6年。这个时期的划分是因为湖南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傅举有、陈松长编著的《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后,在学术界,特别是在哲学思想界,迅速掀起了马王堆帛书《周易》、《易传》研究的新高潮。

    这一年中,不仅发表的帛书研究论文很多,出版的专著也很多。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李学勤先生的《周易经传溯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韩仲民先生的《帛易说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立文先生的《帛书周易注释》。

    《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是湖南省博物馆为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二十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该书第一次刊布了帛书《周易》经文的图版和帛书《系辞》的图版及释文,由于这些资料是198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之后的又一次帛书资料的正式发表,从而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之所以要从1996年划开,主要是在这一年又重新启动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工作,它由国家文物局委托谢辰生先生主持,重新组织了以李学勤先生为组长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对尚未整理完的帛书进行了新的整理分工,对原帛书整理小组的拼缀图版资料进行了清理,对尚待重新拼缀的帛书资料进行了重新洗印,这样,有关帛书《刑德》、《阴阳五行》和其他数术类的帛书研究得以逐渐展开,也逐渐为学界所关注。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