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书法术语

[日期:2008年03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科斗文


  亦称“科斗书”、“科斗篆”。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郑康成〈尚书赞〉称:“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元代吾丘衍论证科斗书形体的形成是:“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 竹硬漆腻, 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

 

金文


  亦称“钟鼎文”。即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多铸或刻在金属器皿上,故名。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圆浑古朴,富有变化。周代金文多为有关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记录。殷商金文和甲骨文相近,铭辞字数亦少,不若周代有长达五百字者。至秦统一六国,通行小篆,遂废。清乾隆嘉庆后文字训诂之学渐兴,金文考证不断深入,成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习字者临习的重要字体之一。 如《 散氏盘 》、《毛公鼎》、《史颂敦》等铭文,均系金文的代表作。

 

大篆


  字体名。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

 

爰书


  秦代小篆的别称。 宋代刘奉世称:“爰书者, 盖赵高作《爰历》教学隶书时, 狱吏书体盖用此《 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故从俗呼为‘爰书’也。

 

刻符


  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 秦书有八体, 三曰刻符。用于符信。”段玉裁注:“《魏书·江式表》符下有书字符者, 周制六节之一, 汉制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 故笔画近于平直, 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鸟虫书


  亦称“虫书”。 篆书中的花体。 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字体, 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镈上。 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秦书八体,“四曰虫书”;新莽六书,“ 六曰鸟虫书, 所以书幡信也”。段玉裁注:“幡,当作旛,书旛,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说明此类书体多用于旗帜和符信,在汉印中也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 》记新莽六书称:“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玉筋篆


  亦称“玉箸篆”。篆书的一种。其书写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筋(筷子),故名。始于秦代,唐代齐已《谢昙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如明代王世贞评论颜真卿书:“《家庙》、《茅山碑》正书中玉筋笔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筋书风中脱出。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故名。后世称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钱线篆”。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 李可染
下一篇: 书法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