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作为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音色明亮挺拔,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掌握不好要领,它发出的噪音又比其它乐器更刺耳,让人心烦、我们教师将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京剧音乐伴奏专业学制为六年。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六年的教学过程,前三年为基础教学,后三年是巩固、提高、实践的过程。我作为一名中年京胡教师,如何把前三年的基础教学,从多年的老模式——即”教师示范(包括口传心授、,学生模仿”这一形式,升华到理论上,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这一教学过程,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责任。
我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基础教学这一过程上升到理论上,再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感受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在教学之后我与学生同时受益的充实感。
以下,我把它归纳成三个方面。
一、”行动的定向”与教师的教学规范化《教育心理学》中关于”操作技能及其形成”的理论,对京胡基础教学的第一步——启蒙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我们的启蒙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乐器的操作技能,《教育心理学》认为,”操作技能的掌握,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动的定向.;二是-行动的模仿.。00定向”就是指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某种乐器的行动方式的了解,是学生形成头脑中正确的”映象”的过程。这就要求定向者——教师,在启蒙教学的第一步,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模式(姿势、手法、。所以”定向”是掌握操作技能的首要环节。为了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最佳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的操作技能要高、要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要不断地学习、练功,同时总结前辈们的经验和同行中的长处,使我们掌握乐器的姿势和手法要领方面更准确,更规范,标准要更高,从而能给学生头脑中一个正确的”映象”。”行动的模仿”是经常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最初阶段的、低级的学习方式,但启蒙教学则离不开它。这是因为,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行动的定向”,只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而只有通过模仿之后,学生能够跟着做了,才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在学生模仿阶段,教师要反复示范,形成正确的刺激,使学生得到反映,而这种反映已不是”定向”时的”映象”,它是学生的动觉刺激在模仿过程中加入到头脑里,成为支配自己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防止学生走弯路,要求教师要”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讲是讲原理、讲重点。在姿势和手法正确的前提下,抓住右手运弓这一重点,给学生讲解运弓时,肩、肘、腕、指的不同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解”上下功夫,从而避免了机械的模仿——”我怎么教,你就怎么拉”的狭隘的工匠式的教学方法。在示范过程中将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看到整个示范过程时的谐调关系,又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分解动作的局部要领。教学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定向”,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模仿”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速度不宜过快,要扎实,要要求质量,避免造成学生模仿阶段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