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二十世纪《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日期:2008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戏曲史学的创建与演进过程,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发现情况、主要特征、文献价值以及有关整理研究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文章同时指出,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戏曲文献的第一个重大发现,对戏曲史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古代戏曲 二十世纪
 
 
    在中国古代,戏曲虽然是上至帝王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主要娱乐形式,但它始终没有获得与经史同样的社会文化地位,没有学者愿意用治经史那样的功夫研究它,相关学术积累不多,文献资料散失严重。因此,在中国戏曲史学创建之初,文献资料的寻访、搜集和整理就成为当务之急。较之其他学科,文献资料的新发现对戏曲史学的巨大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可以说,整个一部二十世纪戏曲学史就是一部戏曲文献的发现史。在戏曲文献的诸多发现中,《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发现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文献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而且是唯一的一部元刻杂剧选本。该书原属李开先旧藏。李氏为明一代文士,同时又十分喜爱戏曲,早年”颇究心金元词曲”,写有《宝剑记》、《断发记》、《园林午梦》等传奇、杂剧多种。他还十分注意词曲的收藏,有”词山曲海”之称,曾选定《改定元贤传奇》,该书有残本传世,为现存最早的明人杂剧选集,今藏南京图书馆。
    《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李开先旧藏曲籍的一种。到清代,该书历经何煌、元和顾氏等人,转归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收藏。黄氏将其题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光绪中,书为黄氏同里一藏书家顾鳞士所有。至民国间,书为日本人购去,后又为罗振玉所得。当时王国维正研治戏曲,对此书十分重视,其《宋元戏曲史》曾加以采用,后略加整理,成《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等文,进行介绍,”元刊杂剧三十种”之名也为学界广泛采用。1914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请著名湖北刻书人陶子麟加以复刻,以《复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之名刊印出版。至此,《元刊杂剧三十种》才广为学界所知。该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刊杂剧三十种》共收元杂剧三十种,但版式、字体并不统一,有四种大字本和二十六种小字本,剧名前称”大都新编”者三种、”大都新刊”者一种,”古杭新刊”者七种。对于该书的成书目前研究者看法还不一致,王国维认为”似元人集各处刊本为一帙者。然其纸墨与版式大小,大略相同,知仍是元季一处汇刊”,但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也许是收藏者把它们装订在一起的”。在这30种杂剧作品中,”其十三种臧选有之,其余十七种,皆海内孤本,并有自元以来未见著录者,有明中叶后人所不得见者”,而且即使是见于《元曲选》者,“体制、文字,亦大有异同,足供比勘之助”。该书刊刻虽早,但刻工相当粗劣,错讹、脱落、增衍,随处可见,且全书大量使用俗体字,宾白不全,曲文不分,曲调牌名也时有疏漏,加上原版模糊不清,因此,阅读颇为吃力,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的:”对于元剧修养有素的人,读此书也有时颇感吃力,更不必说初学。”《元刊杂剧三十种》无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首先它是现存最早的元刻杂剧,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讲的:”凡戏剧诸书,经后人写刊者,往往改易体例,增损字句。此本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从这30种剧本中,可以真实地了解元杂剧的原貌,在与明刻本的对比中可以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变化演进之迹。同时,它的发现使当时人们所见到的元代杂剧数量增加了十多种,其中有不少为艺术水准较高的佳作,著名戏曲史家郑骞对此有很好的总结:”《元刊古今杂剧》的两大好处是:与《元曲选》重复的比较近于元人本来面目,在《元曲选》之外的都是佳作。”这无疑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珍贵资料。其次是其校勘价值,通过其与《元曲选》同收的十三种杂剧,可以看出明人刊刻戏曲的增改情况。即使是被认为是该书不足的俗体字、假借字太多的问题,也有人从文字学的角度肯定其研究价值,认为这是一部”所载简体俗字最多的内容又极有价值之古本要籍”,”对于汉字演变史的研究,对于今天的汉字简化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对于研究中国出版史,《元刊杂剧三十种》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最早对《元刊杂剧三十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是王国维。他有感于”原书次序先后舛错”,”无次第及作者姓氏”,因此”厘定时代,考订撰人”,成《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一文,按时代顺序将各剧重新排列,这一顺序为后来的整理者所接受。同时,其《宋元戏曲史》的《元剧之存亡》部分也反映了这一发现。此外,王国维因该书”世人恒苦其难读”,”其讹字,非熟于宋元词曲者,亦无自知之”,就”取其最佳者,重为写定”,成《写定元本元杂剧》系列,共整理出《新刊关目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新刊关目闺怨佳人拜月亭》、《古杭新刊的本尉迟恭三夺槊》、《古杭新刊关目的本李太白贬夜郎》等4个剧本,并对其作者、故事演变及艺术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元刊小张屠焚儿救母杂剧》、《元刊本霍光鬼谏杂剧》、《元剧曲文之佳者》等文章也是利用《元刊杂剧三十种》所写的。
    日本复刻本由于印数很少,国内研究者颇不易见。1924年,上海中国书店据日本复刻本照相石印,以《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之名出版。这样,《元刊杂剧三十种》才真正成为较为易见的读本。其后,不断有研究者进行校订整理及有关的研究。1935年,卢前为上海杂志公司编印《元人杂剧全集》,收入11种《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他本所无的剧本,并进行校订。建国后,隋树森编印《元曲选外编》,又将该书中不见于其他各本的数种收入,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吴晓铃等编校的《关汉卿戏曲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校的《关汉卿戏剧集》也都对其中关汉卿剧作部分进行了校订。王季思曾整理《<诈妮子调风月>写定本》。一些戏曲选集如邵曾祺选注《元人杂剧》也对入选的一些零折进行了校订。1968年,《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将《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收入,使日本复刻本及中国书店石印本中的一些文字错误得以更正。尽管全面整理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条件已经具备,但上述这些校订都只是涉及其中的部分剧目,显得较为零散。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